j9九游会图文]产品质量电子监管:让消费更多保障

  新闻资讯     |      2024-08-01 13:26

  j9九游会图文]产品质量电子监管:让消费更多保障“只需拨打免费查询电线,或者通过互联网,以及设在商场、超市等销售点的查询终端查询每件商品上附带的电子监管码,消费者就可轻松获悉包括产品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产品名称、出厂日期、保质期等全面、真实、权威的产品信息;对查询时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执法部门将第一时间进行追溯和查处。这就是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夏天的到来,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时间越来越近,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也开始进入全社会的视野。

  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总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源头治理、全程监管、预防为主”的指示精神,国务院为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设“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要求而建设的监管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管的科学创新,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人民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高度重视。

  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作为加强社会信息化工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国务院领导予以高度重视。在2007年7月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总理和时任副总理的吴仪亲自观看了电子监管网的演示、听取汇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要“逐步推进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让放心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入网上线日,《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07]23号)进一步要求,“以食品、农资、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

  2007年11月30日,吴仪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三次现场会的讲话中,对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初步建立了电子监管监测网络体系。不仅做到了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实时动态监控,而且还实现了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等方式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2007年12月7日,吴仪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问题,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推广,特别要支持有关方面利用公网建设电子监管信息‘高速公路’。”

  根据十届全国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并已于今年4月20日由全国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开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第五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监管码制度。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为贯彻落实以上政策精神,2007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食品、化妆品等9类69种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并将于2008年6月底前全面实施电子监管,要求所有产品100%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上市,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

  考虑到实际情况,2008年2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暂时将赋码方式分为A、B两类,A类为一品一码,B类码赋在每种产品多大规格的包装上,具体由企业自行决定。

  因特殊原因确有困难不能及时赋码的,经过质检部门审核同意,过渡期可以到2008年12月31日以前。

  食品中白酒、葡萄酒、大豆油、婴儿配方奶粉、奶粉,农资中复混肥、磷肥,家用电器中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室内加热器、真空吸尘器、电烤箱/微波炉、吸油烟机共3类16种产品,涉及企业24990家,其中重点企业582家,占同行业生产量70%。这582家重点企业务必按照要求,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产品的入网赋码。

   其他类别、品种的企业和产品必须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全部入网赋码。

  生产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码将产品的生产、质量等源头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流通企业通过监管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并将进货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在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信息可供消费者进行真假与质量查询,供政府进行执法打假、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管理,供企业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渠道销售情况和涉假信息,从而建立了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电子监管链条。

  目前电子监管码已经从16位升级到20位,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

  电子监管码所反应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图片、产品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生产许可证号、销售商、销售日期、销售价格,以及产品的产量、流向和市场占有率等基本信息等。

   ——是企业有效开展打假维权并借此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优选择(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过去,打击假冒的主要难度在于,既要让消费者容易识别产品真伪,又要使制假者难以仿制产品,这往往很难同时做到。但是现在,“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凭借其系统的管理,能够做到这一点。从我们激活的产品情况来看,通过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络系统,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利用电话、网络和终端设备、短信等形式查询产品真伪;执法部门能够迅速发现并准确有效地打击假冒违法行为。这对我们的打假维权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使用电子监管码,通过下载码段,将码直接印刷在塑料包装袋上,增加的成本几乎不计,极大地节省了防伪成本。一袋一个监管码,极难仿制,即使仿制,因只能仿制一个码,使其假包装袋的条码都一样,这样假冒产品一旦出现,即可因电话查询出现异常而及时被厂家和购买者发现,便于厂家打假和棉农警觉。同时,我们也向终端消费者宣传,只要同时两袋包装监管码相同,即为假货。从去年到今年两年的销售来看,我们共销出近1300万袋种子,均未发现假冒带有监管码的包装产品。

   ——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电子监管网的甜头(北京燕京矿泉水厂)

  现在加贴电子监管码的成本比企业原来使用的封口贴成本下降了50%多,可见,为产品赋码不但降低了我们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效杜绝了假冒的燕京桶装水,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电子监管网的甜头。

   ——为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南京桂花鸭有限公司)

  强化食品安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体现诚信、取得消费者认同的根本。而电子监管网的推出,则为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使得更多的消费者主动投身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来,维护自身权益,加强食品监督,让那些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的企业无所遁形,也让更多品牌企业的利益得到伸张,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真正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德政工程。

   ——通过应用监管网,打假效果明显,打假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

  “面对面粉这样数量大、市场分布广的产品,打假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力不从心。通过应用监管网,我们体会到了实际效果。在2006年底利用监管网异常查询信息的一次大型打假活动中,我们收缴了数台制假设备,销毁了一定数量的假冒产品,抓获了10多名制假人员。广大消费者都参与到了识假、打假的行动中,扩大了打假的范围,打假效果比应用电子监管网前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推进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还存在疑惑心理,比如说,企业是否会为加贴电子监管码过多增加成本,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是否会因此而泄漏等等。事实上,这些疑问已经随着企业对电子监管码的应用得到了解答。

  据悉,2007年,全国共有入网企业19475家,至2008年3月底,已累计入网企业32057家,占到应入网企业的36.8%;2007年,监管码激活量5.24亿个,至2008年3月底,监管码累计激活量已达10.1亿个。其间发现涉假信息591起,及时进行了查处。

  家住北京方庄的周女士,3月14日在物美超市玉蜓桥大卖场的收银处发现了一条新设的“电子监管赋码产品结算通道”。收银员通过扫描枪扫描了商品上加贴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后,电脑显示屏上便立刻显示出了产品的品名、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周女士说:“以前也听说过电子监管码,但要通过电话、短信、上网等方式才能查询相关信息,现在交款时就能直接看到,在3·15前夕推出这种结算通道,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把维护消费者权益落到了实处。”

  正在购物的方先生则提出,现在毕竟只有一部分商品有这种电子监管码,“如果将来能推广普及到所有超市、所有商品,那就太好了!”。

  刚在专用收银台结完账的杨女士兴奋地说到:“我买了一瓶加贴有电子监管码的色拉油,在结账的时候,竟然能在收银电脑上清楚地看到这瓶油的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真实可靠,让我对选购这瓶油非常放心。”

  据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坚忠介绍,从3月14日起,到物美购物的消费者通过购物结账环节即可自动查询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的信息,只有商品上的电子监管码所显示的各项信息真实无误而且在保质期内的商品,才可以顺利地在收银系统结账;如果消费者选购的商品是假冒伪劣产品或是过期产品,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商家也无法售出该产品。物美也可辅助消费者查询在其他地方购买的加贴有电子监管码商品的真实信息,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现在我国的预包装产品上都印有企业名称、产品商标、产品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检验合格证编号、生产许可证编号、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编号等信息,但是这些文字信息会被仿造者假冒,但赋予电子监管码的产品就能做到识别真伪。目前,赋码产品已能实现在结账柜台自动免费查询,只要超市在收银台的POS上安装,收银时要是遇到“假货”或是过期产品,收银系统会自动停止交易,“监管码”无疑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的购物保障。

  今年4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30多家主流媒体的近50名记者对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推进情况进行了集体采访。记者们分别对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办演示中心、桶装水赋码企业北京燕京桶装水厂的电子监管码赋码流水线,以及北京物美超市的全国首个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自动识别收银系统进行了实地参观了解。

  有记者表示,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产品质量实行以全过程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管链条的重要手段,更是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的具体体现。还有记者表示,电子监管网是一项创造和谐放心购物环境的重大创新,作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期监管机制的实现平台,必将对消费者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销售终端亲身体验购物过程后,记者们纷纷表示,产品加贴电子监管码,真正做到了使假冒伪劣产品“出不了厂门,进不了店门,过不了收银门,进不了消费者家门”j9九游会。电子监管网的全面实施,将极大净化消费环境。

  消费者在查询电子监管码赋码商品真伪时,不会因为要付出一定的查询费用而加重消费负担。通过电子监管码帮助消费者实现对产品真伪的免费查询有多种途径:一是可拨打免费查询电线进行免费查询;三是可在网络设施便利的地方,通过登录“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指定位置输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进行相关信息的免费查询;四是在商场、超市等销售场所安装的收银终端上,实现对赋有监管码产品的免费查询。

  在电子监管网的推进实施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对许多入网企业的赋码实际成本开展了细致调研。结果表明,赋码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成本的不同,分别有3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在产品上贴标,该方式的赋码成本实际不超过0.02元;第二种是将监管码直接喷印在产品的纸制标签上,该方式的赋码成本,根据柯达、惠普等专业印刷机构核算,理论成本不超过0.001元,综合人工成本、折旧及损耗等成本后为0.001~0.002元;第三种是将监管码直接印刷在产品的塑料包装上,此种方式的赋码核算成本不超过0.005元。而已入网企业国欣种业通过调整印刷技术方案,在其印刷成本中完全消化了监管码印刷成本,根本不增加成本;北京红星二锅头以前包装纸采用防伪印刷纸,成本昂贵,加印电子监管码后只需用普通纸张,从纸张上节省的费用不仅消化了监管码的成本,也使总体成本价低了;燕京矿泉水加贴电子监管码的成本比企业原来使用的防伪封口贴成本下降了50%多。